我叫赵凡,35岁。
今天,是我“社会性死亡”的倒计时,三十天。
公司下发了最终绩效警告,再不达标,我就会被“优化”。
没人知道“优化”是什么,只知道被优化的人,都消失了。
我拼了命地加班,想保住我的人生。
直到昨晚,我提前下班,走到小区楼下,收到一条彩信。
照片上,是我的家。
一个和我一模一样的“我”,正坐在餐桌前,温柔地喂我女儿吃饭。
我的妻子,在一旁笑靥如花。
照片下,还有一行字:“别回家,你的替身在等你。”
我的血液,瞬间冻结。
我成了一个被世界删除,却还活着的“BUG”。
1.“赵凡,你只剩一个月了。”
经理李伟把绩效单拍在我桌上,声音不大,却像一记重锤。
办公室里所有人的目光,都若有若无地飘了过来。
同情,怜悯,还有一丝幸灾乐祸。
我点点头,没说话。
说什么?
求饶吗?
还是保证?
没用的。
在这个被数据定义一切的时代,绩效,就是你的命。
“社会资源优化法案”推行五年了。
起初大家还很恐慌,但后来发现,城市变得更高效,街道变得更整洁,那些“游手好闲”的人,都不见了。
官方说,他们被送去了环境优美的疗养中心,国家供养。
多好。
可五年了,没一个人回来过。
也没一个人,能联系上。
我抓起桌上的咖啡,猛灌了一口。
苦涩的液体,也压不住心里的慌。
我不能被优化。
我还有房贷,还有妻子徐薇,还有我五岁的女儿暖暖。
我的人生,不能就这么被格式化。
“爸,今天什么时候回家呀?
暖暖想你给我讲故事。”
手机屏幕亮起,是女儿发来的语音。
稚嫩的声音,像一束光,刺破了我心里的阴霾。
“爸爸马上就回来了。”
我回了条信息,关掉电脑,提前下半小时,逃离了那个令人窒息的办公室。
我要回家。
我要抱抱我的女儿,看看我的妻子。
只有她们,能让我感觉自己还“活”着。
小区就在公司不远处,走路十分钟。
我走到楼下,习惯性地抬头,看向自家16楼的窗户。
灯亮着,暖黄色的,很温暖。
我笑了笑,心里踏实了不少。
就在这时,口袋里的手机,突兀地“嗡”了一声。
不是电话,也不是微信。
是一条彩信。
来自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