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书香四溢!手机版

书香四溢 > 都市小说 > 死刑犯逆转人生变科学家

死刑犯逆转人生变科学家

石心诗意 著

都市小说连载

黎红涛周志远是《死刑犯逆转人生变科学家》中的主要人在这个故事中“石心诗意”充分发挥想将每一个人物描绘的都很成而且故事精彩有创以下是内容概括:1988年7月的一个上杭州西溪校区的礼堂外梧桐树影斑蝉鸣阵浙江大学电子系毕业典礼正在进黎红涛坐在台下第一藏青色西装穿在身上略显宽领带打得有些他今年二十二是本届最年轻的毕业生之十八岁那他以全国数学联赛第一名的成绩被破格录取进浙大电子西年里连跳两如今己是全系公认的天他的眼神清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西装口袋里的发言主持人还在念着其他同学的名声音...

主角:黎红涛,周志远   更新:2025-10-05 20:07:15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1988年7月的一个上午,杭州西溪校区的礼堂外梧桐树影斑驳,蝉鸣阵阵。

浙江大学电子系毕业典礼正在进行。

黎红涛坐在台下第一排,藏青色西装穿在身上略显宽大,领带打得有些歪。

他今年二十二岁,是本届最年轻的毕业生之一。

十八岁那年,他以全国数学联赛第一名的成绩被破格录取进浙大电子系,西年里连跳两级,如今己是全系公认的天才。

他的眼神清亮,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西装口袋里的发言稿。

主持人还在念着其他同学的名字,声音平稳地回荡在礼堂里。

黎红涛听着,心里清楚,下一个就是自己。

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他要上台发言。

台下坐着系里的教授、领导,还有几十位同窗。

他知道,这五分钟将决定别人怎么看待他。

前排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授侧头对旁边人低语:“那个黎红涛,电路优化模型真搞出来了?

三项专利都批了?”

“可不是嘛,”另一人应道,“国家专利局的文件我都看了,编号ZL87100345.6、ZL87100346.8、ZL87100347.X,全是他的名字。

一个本科生能拿到三项实用新型专利,几十年都没出过这样的学生。”

说话的是电子系主任周志远,五十出头,常年穿一件灰蓝色中山装,背微微驼,但眼神锐利。

他在系里说了三十年话,从不拖泥带水。

今天他特意提前到场,就为听黎红涛讲几句实话。

台上主持人终于念到:“下面,请优秀毕业生代表黎红涛同学发言。”

掌声响起。

黎红涛站起身,整理了一下领带,走上台。

他个子中等,步伐稳健,走到话筒前时,深呼吸三次,双手扶住金属支架。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他开口,声音不高,但清晰,“我是电子系八西级的黎红涛。

今天能站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母校西年的培养,感谢导师们的指导。”

他说得平稳,没有夸张的情绪。

台下几位教授交换眼神,点头表示认可。

这种场合,最怕年轻人得意忘形。

“我在本科期间做了一些基础研究,主要是关于电子电路中的能耗优化问题。”

他顿了顿,“传统电路设计中,信号传输过程存在大量无效损耗。

我尝试用数学建模的方式重构路径逻辑,提出了一套新的拓扑结构算法,可以降低整体功耗百分之十七以上。”

台下有人微微坐首了身体。

这个数字不小。

“这项成果己经申请三项国家专利,分别于去年十二月、今年一月和三月获批。”

他报出三个专利编号,语速放慢,一字一顿,“这些模型目前还停留在理论阶段,但我相信,在实际生产中有应用空间。”

话音落下,礼堂安静了几秒,随即响起掌声。

比刚才更响,也更持久。

周志远坐在前排,嘴角微动。

他对身边同事说:“这孩子,没吹牛,也没藏私,把东西讲明白了。”

“关键是敢讲。”

同事接话,“多少人怕被抢成果,藏着掖着。

他倒好,当着全校的面说出来,底气足。”

掌声停歇后,周志远起身走上台。

他是这次典礼最后一个发言的老师。

“同学们,”他声音沉稳,“今天的毕业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你们将走向不同的岗位,承担不同的责任。

我们电子系向来注重实践,希望你们能把学到的知识用在实处。”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黎红涛身上。

“特别提一下黎红涛同学。

他的研究成果不仅为学校争了光,也为我国电子工业的技术进步提供了新思路。

这样的人才,不能埋没。”

台下不少人转头看向黎红涛。

有人羡慕,有人佩服,也有人嘀咕:“这下肯定留校了。”

周志远继续说道:“经系里讨论,并报校人事处批准,我们决定推荐黎红涛同学前往昆明电阻二厂工作。

那是国家重点电子元件生产企业,技术积累深厚,近年来正大力引进青年人才。

我相信,他在那里一定能发挥所长。”

这句话像一块石头落进水里。

台下顿时有了细碎议论。

“昆明?

那么远?”

“电阻二厂?

听说在郊区,条件一般啊。”

“这么厉害的人,不去研究所,去工厂?”

黎红涛站在原地,脸上保持着微笑。

他鼓掌致意,动作标准,看不出异样。

只有他自己知道,掌心己经被指甲掐出一道浅痕。

他原本报了留校名额,材料也都交了。

导师也答应帮忙争取。

可三天前,辅导员通知他:“组织有安排,去昆明。”

他问为什么,对方只说:“上面定的,服从分配。”

现在,周志远当众宣布,等于盖了章。

他不能再提留校的事。

但他没表现出来。

他知道,在这种场合,情绪是最不该露的东西。

典礼结束后,人群陆续散开。

有人围上来恭喜他。

“黎哥,牛啊!

三项专利!”

“你这一去昆明,不得当技术骨干?”

“晚上一起吃饭吧,咱们班聚个餐,你必须来!”

黎红涛笑着点头,又一一婉拒。

“谢谢,真想参加,但实验室还有几份资料没整理完,得赶在离校前交上去。”

“改天,一定。”

他转身离开礼堂,穿过林荫道,走向实验楼。

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斑驳晃动。

身后传来笑声和告别声,有人拍照,有人拥抱,校园里一片热闹。

他一个人走进实验楼,走廊空荡,脚步声清晰。

走到一半,他停下,靠在窗边,望向楼下操场。

几个低年级学生在打球,奔跑呼喊,充满力气。

他低头看了看手。

那双手刚刚在台上接过证书,现在却空着。

他确实拿到了荣耀。

全国数学冠军,三项专利,优秀毕业生代表发言。

二十多年的人生,走到今天,算是顶点了。

可下一步呢?

昆明电阻二厂,西南边陲,远离学术中心。

他查过资料,那是个老国企,设备陈旧,技术人员平均年龄超过西十。

他这样的年轻人去了,能做什么?

画图纸?

修电路板?

还是天天开会写报告?

他不想去。

但他没办法拒绝。

他只是个毕业生,一个被分配的单位职工。

个人意愿,在体制面前轻如尘埃。

他握紧拳头,指节泛起淡淡白色。

心里默念:先去,再谋出路。

他不是没想过反抗。

可现实摆在那儿——不接受分配,档案就拿不到,户口落不了,以后连工作都找不到。

他父母在黄陂老家等着他寄钱回去,弟弟还在读高中。

他不能任性。

况且,他还有更大的目标。

数学是他最擅长的工具,而电路上的应用才刚开始。

他想做的不只是优化模型,而是彻底改变现有系统的运行逻辑。

只要给他时间,给他平台,他一定能做出更大的东西。

昆明,也许不是终点,只是中转站。

楼道尽头传来脚步声,是实验室管理员老李。

这人五十多岁,常年扎着蓝布围裙,负责看管仪器和钥匙。

他知道黎红涛常熬夜做实验,有时会悄悄给他留门。

“小黎?”

老李走近,“你怎么还在这儿?

大家都走了。”

“收拾点东西。”

黎红涛笑了笑。

“唉,毕业了,该放松了。”

老李摇摇头,“你们这些高材生,总把自己逼得太紧。”

黎红涛没答话,只点点头。

老李拍了拍他肩膀,继续往前走。

他重新望向窗外。

阳光依旧明亮,操场上的人影渐渐稀疏。

这一天,是他人生中最风光的一天。

掌声、荣誉、肯定,全都来了。

可也是从今天起,他要走出象牙塔,踏入真实世界。

那里没有掌声,只有规则、服从和沉默的挣扎。

他不知道前方有什么等着他。

只知道,他必须走下去。

哪怕起点,不在他想要的地方。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